巫祯来大师考察山西平遥古城风水

(2006年8月7日至8日)

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,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,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,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、社会、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。

 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、太原盆地南缘,距省会太原90公里。平遥有着悠久的历史,早在新石器时代,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。相传帝尧初封于陶,故平遥亦称“古陶”、“平陶”。平遥境内的中都春秋时期是晋国古邑,战国时属赵。秦始置平陶县,西汉置中都县和京陵县。北魏时,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,为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名讳,遂改平陶为平遥。距今已有1400多年。

  16世纪以来平遥古城成为中国北方一座商业重镇,19世纪中后期达到极盛,一度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控制中心。1824年,平遥商人雷履泰在城内首先创办了日升昌票号,采用票号汇兑,代替了镖局长途押运银两的解款方式,并且最早开始在汇票上特制水印,用来识别真伪。在日升昌的影响下,19世纪末山西票号发展到33家,分支机构遍布国内85个城市,以及日本、朝鲜、新加坡等国,分号总计400多个,号称“汇通天下”。这一时期仅平遥城内的南大街和西大街,就设有20多家票号总部,占全国票号总数的一半以上,基本垄断了中国的金融汇兑业务。票号成为了平遥古城强大的支柱,带动了平遥古城经济、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。

  平遥古城是由完整的城墙、街道、店铺、寺庙、民居等组成的一组庞大古建筑群,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。它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、清(公元1368~1911年)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。

  古城总面积2.25平方千米,平面呈方形,东、西、北墙方直,南墙随中都河之势蜿蜒而筑。平遥古城的城墙保存完好,根据史书记载推断,平遥古城的始建至迟在周宣王时期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,为防御外族南扰,对原西周旧城进行了重筑和扩修,内部用土夯实,外表全部用砖砌筑,以后景德、正德、嘉靖、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多次的补建修葺,更新城墙,增设敌台,才形成了今天的面貌。城墙高为6至10米,墙顶净宽3至6米,周长6. 9公里。环周有72座敌楼,3000个垛口,象征着孔子的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人。在这里,起着军事防御作用的城墙,与孔子联系在了一起,体现的正是古人所说的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”,“文以辅国,武以卫国”。

  平遥素有“龟城”之称,系取意于永久和吉祥。古城共有6座城门,南北各一,东西各二,每座城门均为重门瓮城,瓮城顶建重檐木构城楼,城墙四隅筑有角楼。南门曰“迎熏门”,被视为龟城之首,面向中都河,有“龟前戏水,山水朝阳”之意。城外原先还有两眼水井,喻为龟之双目;北门曰“拱极门”,为龟尾,地势最低,城内积水都从这里排出;东城墙上东门曰“太和门”,下东门曰“亲翰门”;西城墙上西门曰“永定门”,下西门曰“凤仪门”。东西4门,平行对称,谓之龟的4条腿。上西门、下西门和上东门三座城门均向南而开,形似三条向前屈伸的龟腿,唯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而开。龟象征着吉祥,据说是古人建造城时恐怕“吉祥”爬走,便将“龟”的左后腿使劲拉直,并绳索拴在距城10公里的麓台塔上。可见,平遥的古城墙,寄托着人们企盼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。

  平遥古城的内部空间布局,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传统的对称布局特点,贯穿了我国古代的封建礼制思想。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,以市楼居中,按左城隍(城隍庙)、右衙署(县衙)、左文(文庙)、右武(武庙)、东观(清虚观、道教)、西寺(集福寺已不存,佛教)的对称式结构布局。南大街、东大街、西大街、城隍庙街、衙门街构成“干”字型商业街,商业店铺、票号等布于两侧。横跨在南大街上的市楼高18.5米,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,它既是传说中平遥古城“风水”所在,又是全城的制高点。该楼的始建年代无考,现存为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,之后不断有所修葺。

  古城现存的传统民居有3797处,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。平遥民居既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传统居住方式,又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。它有三种基本的建筑形式:一种是木结构砖瓦房,一种是砖窑洞加木廊外檐,再一种是下层为砖窑洞,上层为木房的二层楼。一个宅院中全部筑成窑洞式者,或是木构砖瓦者的情形很少,往往是两种建筑形式同时共存。平遥民居多为严谨的四合院,有明确的轴线,沿中轴线方向由几进院落连缀而成,尤以二进院或三进院兼东西式偏院为多。院落中间多以矮墙、垂花门分隔。后院正房多为下层砖窑洞上层木结构的两层楼式。所有民宅的墙壁全用白灰砌砖,粉墙黛瓦,正好衬托了市楼、庙宇建筑群和县衙等建筑的绚丽色彩。

  镇国寺、双林寺与古城墙并称为平遥三宝。镇国寺位于平遥城东北12公里。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(公元10世纪)时期,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。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是除敦煌之外国内仅存的五代彩塑,元、明时期的壁画柔和、流畅,美学价值较高。双林寺,建于北齐武平二年(公元571年),历代多有修葺,现在保存下来的多为明、清建筑。寺院坐落在一个3米高的平台上,呈城堡式,坐北朝南、占地14000多平方米。双林寺以彩塑艺术精湛而著称,殿内保存有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大小彩塑2052尊,大者数米,小者仅几十厘米;浮雕、圆雕高低搭配,形式多样,造型艺术令人叹为观止。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刻划方面,个性鲜明、逼真、生动,世所罕见,反映了12至19世纪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,被誉为“东方彩塑艺术宝库”。

 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。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,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、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,也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。

平遥县衙

利用票号旧址改造成的五星级宾馆:国际金融俱乐部

藏风聚气,和合阴阳。

历尽沧桑的平遥古城墙

日之升,月之恒。

平遥古韵

返回首页 前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