巫祯来大师拜谒巫回公坟祠
2012年4月13日
巫回小传
巫回,字回、讳聪,法名六十二郎,宋文学,儒学生员。
公齿德俱尊,孝行足式,南宋景定五年(1264年)荣膺冠带乡饮大宾。公生于绍熙五年甲寅岁(公元1193年)正月十五日出而作辰时,卒于咸淳五年已巳岁(公元1268年)二月初三午时,享寿七十六岁。葬于兴宁县罗岗圩肚里(珠鼓隘竹子围),巽山乾向,白象卷湖形。明万历年间(1573-1630)被人惑作船形,遂移圩场围里。前后左右原为巫姓田地,并有粮店、池塘、空地,四围立有界址,每年收入作为我族秋祭费或官司诉讼费。清嘉庆十七年县令仲振履给示禁碑竖于圩内。自清朝至今,屡有讼案。民国十九年(公元1930年)七省宗人协力建造“乡贤巫回公坟祠”,并将谢县长保护古迹公告二套,刻石碑竖立于祠内墙壁。
配凌氏,闺讳六娘,生于南宋元庆二年(1196年)丙辰岁十月初一辰时,卒于元朝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七月十六日寅时,享寿九十三岁。葬于兴宁黄沙溪水口,子山兼癸,眠牛形。公元1998年戊寅岁重修。
凌氏生五子:景发、景成、景新、景茂、景松。公后裔遍及川、湘、桂、赣、粤、琼、闽、台等省及海外,系巫氏人口最多的一支世系。
巫祯来大师在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巫回公坟祠前留影
兴宁宗亲陪同巫祯来大师瞻仰回公坟祠
回公坟祠门扁:先贤巫回公坟祠
回公墓碑及“先贤遗迹”扁
“明德惟馨”扁
回公坟祠前眺,建筑拥挤、商贩小摊云集,添我回公祠人气哉!
回公墓祠重修纪事碑
“回公传”石碑
巫回公坟祠记:
回公,讳聪,法名六十二郎,宋儒学生员,举乡饮大宾,始迁广东兴宁县罗岗洋塘村七星伴月形开基始祖巫禧公之子也;五十孺慕,直步舜之后尘。都人士以其德隆望重,爱之敬之。宋自绍兴十三年,颁行乡饮酒矩范仪制,至廿六年,诏行里社者听之。景定五年,公年七十有一,时同里举行乡饮酒盛典,推选公为大宾。然此乃邦家之光,盖亦闾里之荣也。
回公配凌夫人,淑德相夫,生五子:长景发,官授湖南长沙大守;次景成;三景新;四景茂;五景松。
回公去世时,丧事办得十分隆重,斋事延续七日七夜,请来道士超度升天。邻近乡亲,不分姓氏,许多人都披麻戴孝,前来哀悼。出柩安葬时,送葬队伍数百人。当走到珠鼓隘竹子围时(现在的回公墓地址),突然间风起云涌,飞沙走石,伸手不见五指。紧接着,哗啦啦,倾盆大雨,江河暴满,急剧直下,回公的灵柩无法送过河去安葬,怎么办只得暂时停放在竹子头下过夜,待来日天晴后再安葬。翌日,当送葬的人们走到竹子围时,愣了一跳!停放灵柩处已涌起一大堆坭沙,回公的棺木已被埋在下面了。此乃生龙口也!
后经明师勘查,回公墓地原来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,据回公蒸尝簿序载:“龙母嶂者,兴邑之名山也。志载仙女巫氏居其巅,有石床遗迹,后世祀称龙母,甚显赫焉。是嶂与黄毛嶂并峙,穿落传变,入于平田,山水聚会,形为白象卷湖,我祖回公坟墓在焉。”后人有歌赞云:“巽山乾向水流乾,乾向高峰出状元。”传说日后可佑我族出三升三合麻李官(意即三升三合麻子之多的官员)。
明末叶,有刘观仕等,阴谋陷害,他们首先大造反面的舆论,把我“白象卷湖形”惑作是船形,要装载有人发达即见。然后将原来在彭屋门口至鸡李社下(现在的罗岗公路大桥附近)的罗岗圩逐渐迁移到我回公坟周围来,日侵日迫,店铺越建越多,四围商店高压,荫蔽前后峰峦,且坟之拜堂空地,及前后左右胎息,最后把回公坟包围在罗岗街道的中间。同时又在两片的商店分别留出一条巷道,巷口对准“白象”。来街道才是真正的“船”,“白象”被装载在“船”中,哪有奔驰的余地!再加上左右一条巷道,象征着两枝枪,枪口对准“白象”,“白象”便一点也不敢动弹了。后来,他们得寸进尺,藉“改良街道”为名,首先迁走回公墓侧的一座地师坟。接着,回公的“白象卷湖”坟也岌岌可危,面临着被毁或迫迁的危险。
此间,遭到我族的强烈抗争。据谱载,由明朝到清朝,以至民国年代,在逐渐迁移街道形成包围回公坟的过程中,为了墓地周围土地的归属,巫族裔孙与各姓打了十几场官司。清初岁贡生山毓等,目睹心伤,于顺治十七年呈县给照保护,以杜侵害。乾隆廿九年,袁周等人于坟左废刘侯祠建筑文阁,斩挖龙脉,伤害非轻。进士巫荣,乞县恳宪,委勘审决,饬袁择地改建,得不巨创深痛。嘉庆三年,沐帝、兰香、日炳、云峰等,倡捐五百元,买坟面前店四间,拆空三间,以开前蔽。
嘉庆十七年,生员、济行深悯公坟无碑,两边店檐高压,拜堂空地,被袁温牛等占为私宰聚赌场所,即合兰香、日炳、云华等,议竖望碑,尊严瞻视,同时呈请县主仲振履示禁十条,杜绝后患,所有店铺空地,年定租值立赁。光绪三年,经买拆空店地,突被袁刁尾星夜以炭涂壁,装旧起造,并毁坏仲县所立禁碑。庆崧、占熬、焕章等,出首控告,限财力不支,未能恢复禁碑及收回买拆店地,这番情事,自挠中止,不达胜诉目的,言之实属痛心。至民国十六年,某军阀盘据罗浮司城,罗岗地方,政府莫及化治。不良歹徒乘隙陷害勾结,藉改良街道,玩其一扫精光。初则迁走我公坟侧地师墓,势将波及我公坟穴。附近裔孙,不厌屈节,奔走干旋,未奏效验。
伊时,廿二世裔孙宇衡(新寰)等人,聪掌五中教鞭,一经风闻到耳,发起修谱并建回公坟祠的倡议,得到我族全体宗亲的赞同,凡属公下裔孙,念木本源所在,靡不热诚赞同。登高一呼,百谷响应。民国十七年(1928年)开始修谱工作,十九年六月,动工兴建回公坟祠。想念公坟四周余地,是我族原有粮田。宇衡、焕光假族学名义,递呈县府,俯准布告,收回所有权属。乃歹徒蛮横,侦悉上峰揭示,毁灭界石,谎耸官厅,攫夺主权,蓦筑瓦亭,迫蔽我公坟祠门面。幸家师长剑雄于戎马倥愡之际,函电交驰,力争收回,议定年租一百六十元,限划坟祠前十个亭位,永不许砖石起造瓦盖,只准竖木椿筏遮,便以会祭拆除,容纳我等嗣孙展拜。而歹徒嫉妒心沈,因伊攫夺坟前地方不得,狡织杨济时讼争坟祠背原属我族池塘,今为炭堆地点者。宇衡、焕光又复以对其理论,与杨构颂结局,历至二审,始获制胜。联请省会民政两厅,俯准立案。至此,主权才算完全收回,分寸未曾丧失。
至民国廿年(公元1931年)九月,耗资八千元,便建成现在三层楼高的“宋乡贤巫回公坟祠”。坟祠终告竣工,并将谢县长保护古迹布告两套刻石竖祠内墙壁上。接着,升公牌位于祠上,又得高瞻远瞩,明媚山水,可挹可拱。同时,各户附特、大小昭穆牌位,亦一同奉入。庆典之际,陈总司令济棠赐“明德惟馨”匾;陈省长铭枢赐“先贤遗迹”匾额;曾县长传经赐“乡贤巫回公坟祠”匾额及“不封不树;若屋若堂”楹联。
解放后,由于历史原因,回公坟祠被人占用,且险些遭拆除。经广大宗亲努力,公元1995年乙亥岁终于完璧归赵收回主权;又于公元 1999年已卯岁发动集资重修。